原本见到约翰牧师的时候,笔者并没有觉得有何稀奇之处——毕竟约翰牧师现在五六十岁的样子,看上去跟很多中年牧者并无两样。但是等到约翰牧师亲口说他是他们家族的第四代基督徒,他的太爷爷早在18世纪末就已经信主的时候,笔者已经惊讶地几乎要说不出来话了。
要知道,到五六十岁的约翰牧师这里是第四代,那么到他的儿子、孙子呢?算起来,他们家族的基督徒现在已经连续不间断地延续到第六代了。
在南方个别地方,四代、五代甚至六代基督徒多少还是有一些。可是,约翰牧师还有他的家族却一直生活在北方。而在北方,像约翰牧师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甚至可以说少之又少。横跨一百多年的时间,每一代都要持守信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么,约翰牧师的家族这一百多年以来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呢?从他的太爷爷起到他这一代,这四代人分别都经历了哪些特别的事情呢?
一,家族第一个基督徒:约翰牧师的太爷爷
约翰牧师的太爷爷(备注:太爷爷,即爷爷的父亲)是他们家族的第一个基督徒。因为时间太过久远,关于太爷爷如何信仰的细节以及具体什么时候信仰的现在已经弄不清楚了。
通过家族里面口传下来的信息以及对当地基督教历史的调查了解,约翰牧师能够确定的是他的太爷爷最晚在18世纪末,也就是18世纪90年代就已经接受福音正式信主了。
当时有西方传教士过来他们当地传福音。约翰牧师的太爷爷在老家附近的一个村庄接触到了福音,后来他就信了。信仰了以后,平时聚会太爷爷都是到一个很远的镇子上聚会,从家里过去镇上差不多有20里路。后来时间长了以后,除了出去聚会之外,太爷爷也会邀请传教士到自己家里来。约翰牧师说:“早在我太爷爷那个时候,我家里就开始有聚会了,那时候我家的房子很小。”约翰牧师并没有见过他的太爷爷,但是约翰牧师的叔叔却是见过这位老人家的,因为那是他的爷爷。他回忆说,爷爷每年过春节的时候都会写对联贴在自家大门上。跟一般人家的对联大为不同,他家的对联可谓独具一格——对联的内容和基督教信仰相关,而且他家每年的对联内容都是一模一样的。约翰牧师的叔叔把对联内容记得非常清楚——“檐低恩典高,事小恩典大”。“那个时候我家的房子真的很小,又矮又小,屋檐很低,高个子的人得低着头才能进来,”约翰牧师说。
遭遇义和团的经历
后来义和团运动就起来了,教会和传教士、信徒都开始遭受到很大的逼迫,不少人被义和团给杀了。在太爷爷住的村子旁边有一个庙。义和团杀人之前他们一定会先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去拜庙,拜完庙以后他们才能杀人。
有一次,义和团到那个村子去拜庙的时候,就有人去告诉了约翰牧师的太爷爷,说:“义和团在那里拜庙呢,等到拜完庙他们肯定又要杀人了。”听到消息以后,太爷爷马上就带着全家人跑了,跑到一个亲戚家去了。义和团最后也没找到约翰牧师的太爷爷还有家人。不过,人虽然没有找到,气还是要出的。于是他们就把太爷爷家里的东西烧得烧、砸得砸,整个家都被毁掉了。
塞翁失马,因祸得福
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快义和团运动的风潮在当地还有全国范围内就都结束了。结束以后,约翰牧师的太爷爷还有家人终于可以回家了。只是一路轻车熟路到了原本家的位置以后,眼前看到的景象却让他们感到非常陌生——他们那个曾经无比熟悉的家已经完全没有了,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只有一堆残砖断瓦而已。
家没了,太爷爷只好又带着家人去亲戚家凑合着住。
面对巨大的经济损失,当地的西方传教士非常热心地帮助太爷爷还有其他受损失的当地基督徒打官司,太爷爷得到了一大笔赔偿款。那么,这一大笔钱要怎么使用呢?
看着一家人在那里热烈地讨论来讨论去,作为一家之主的约翰牧师的太爷爷仅用一句话就彻底终结了这场讨论。他说:“这些钱不是咱们自己的钱,这是上帝的钱。现在有了这么多钱,咱们得建教会。”
很快,太爷爷就在村里买了一片地,盖了一个礼拜堂,然后还建了一所学校。
约翰牧师说:“我上小学的时候还是在这个学校上的小学。现在我还记得,进去一个大门,正前面就是一排房子,然后旁边还有一颗很粗的大槐树,树上挂着一个大钟,每次学生上课、下课的时候都有人会敲钟,钟就会发出很大的‘嘣嘣’的声音,小时候不知道听了多少次钟声。我上小学的时候那颗大槐树和钟都还在,只是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学校还有那口钟是从哪里来的。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原来这所学校是教会建的,可以说是一所教会学校;而那口钟也是教会的钟,以前的教会都是有钟的。”
因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在这所学校早已没有了,在很多年前就被拆掉了,曾经的学校所在地现在已经成为了居民区。
“那时候,我爷爷那个时代就受到了这样的逼迫,差一点连性命就要丢了。后来义和团运动结束以后有赔偿,传教士在这边跟官府打官司争取了不少赔偿金。庚子事件发生以后,那些西方传教士在当地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只要你是基督徒,有什么事情的话一打官司往往很快就能解决,当然了必须是合理的事情。所以我们这个村子最后大约70%的人都成为了基督徒。虽然这么说好像有点不是太好,好像很多人信仰的动机不太纯正,但是事实就是确实有70%的村民都成为了基督徒。再到后面,我爷爷也办了教会医院,我们这里镇上那所医院,前身就是我爷爷创建的教会医院。教会、学校、医院,教会三件套这就齐了。”
二,家族第二代基督徒:约翰牧师的爷爷
可以说,约翰牧师的太爷爷对于他们当地教会的发展做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历史的车轮继续滚滚向前——约翰牧师的爷爷出场了,而时间也来到了20世纪50年代。
这个时候,新中国刚刚建国,很多地方都开始土改。(全国范围的土改时间大致为1950年到1952年底这段时间,开始于1950年,并在1952年底基本结束。)
这个时候,约翰牧师的太爷爷已经去世,接续太爷爷负责教会的是约翰牧师的爷爷。约翰牧师的爷爷在家里排行老四,很多人都称他“四叔”。
莫名其妙的上帝的命令——盖房子
土改还没有开始之前,上帝就感动约翰牧师的爷爷,上帝告诉他说“你要给我盖一个房子,给我预备一个家”。
“什么?要盖房子?”对这个简直莫名其妙的命令,约翰牧师的爷爷非常吃惊。盖房子这事情放到现在已经很容易了,但是放在上世纪50年代却是一件天大的大事,需要经过很多的慎重考虑,而且还必须要做很多的准备,大多数人家提前三四年的时间就需要开始做预备了。可是约翰牧师的爷爷当时却什么都没有,既没有钱,更没有为盖房子做任何的准备工作。
约翰牧师的爷爷就说:“盖房子干什么?现在有教会,又有学校,住的地方也有,什么都有。你说要盖房子,可是我也没有计划盖房子啊!”
上帝就感动了他三遍。上帝给他说“你要预备一个房子,我要用”。
其实那个时候已经是农历9月份了。农历9月份的天气就已经挺冷了,冬天很快就要到了。那个时候盖房子要打很多土坯。冬天是不能盖房子的,因为天一冷的话,水就会上冻,没有干透的土坯有很多水分,如果上冻的话整个就废了。
但是上帝就是这样前后三次感动他,让他盖房子。约翰牧师的爷爷在确定这确实是上帝的命令以后,就凭着信心开始做了,准备找人打土坯、盖房子。
禀冬将至,与时间赛跑
消息传出去以后,这次轮到更多人吃惊了。很多人跑到约翰牧师的爷爷家里问:“四叔,你是不是老糊涂了?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打土坯?就算再急着盖房子也不是这样的急法。”
爷爷说:“我叫你们干什么,你们就干什么,做完了我就给你们钱,烂了的话是我的。”爷爷这样说的话,干活的人也就无所谓了。
土坯就这样做出来了。本来要等这些土坯干透才能用来盖房子,然后这些土坯还没有完全干的时候,那就能用了,就那样盖房子。
当时爷爷没有任何盖房子的准备,盖房子的决定下得非常仓促。那个时候要盖个房子,最少也得预备个三年五年的。现在土坯有了,可是缺的东西还多着呢!瓦片、门窗什么的全都没有,那这房子还能盖成吗?
也赶巧了——邻村有一个大地主,本来他准备了很多东西要盖房子,结果还没开始盖的时候就遇上了官司。这个地主要打官司,急等着用钱。他就准备把这些建筑材料先卖掉,用来打官司。
听说约翰牧师的爷爷要盖房子,这个地主就赶紧过来见约翰牧师的爷爷。
“四叔,听说你要盖房子?”约翰牧师的爷爷说“是”。
“你缺什么材料吗?”他说“缺,什么都缺”。
“我把我家准备盖房子的建筑材料给你”,约翰牧师的爷爷表示“不行”。
他说:“你们家的那些可都是好东西,我可用不起。”结果这个地主说:“无论你出多少钱,我都卖给你。”
约翰牧师的爷爷当时手里真的没有多少钱,然后他就如实说了他手里有多少钱。地主说这些钱就可以了。这笔买卖就这样定下来了。然后马上就钱货两清,约翰牧师的爷爷把钱给了地主,地主则让人拉了很多建筑材料过来。
土坯打好了,建筑材料也都有了。如此房子很快就建了起来。
那个时候,包括约翰牧师的爷爷在内没有一个人知道的是——那一年的冬天比往年延迟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用约翰牧师的话来说“那真是神迹”。
一边是冬天的姗姗来迟,一边是众人与时间的火热赛跑。众人用土坯垒完墙以后,就开始用泥刷墙,墙壁里外都需要用泥巴刷。等到房子的内测墙壁刷完了以后,外面已经来不及刷了。因为冬天已经来了,再刷外墙的话就要上冻冻坏了。内测墙壁刷完了以后,天气就开始变得非常寒冷,水开始上冻。房子的外面墙壁还没有刷,不过这些都是小问题,因为里面已经弄好了,随时都可以使用了。
房子基本上盖好了,可是约翰牧师的爷爷却还是一头雾水,他还是不知道上帝要用这座房子做什么。
土改
结果一过完年到了春天,土改就开始了。按照当时的规定,教会的礼拜堂还有学校都归公了,这一下子教会和学校都没有了。
约翰牧师的爷爷这个时候才明白过来——这个事情实在太奇妙了。他说:“原来,上帝早就知道会发生什么,然后在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感动我,让我赶紧给祂盖房子。”
教会没了,可是信徒却都在。大家马上就搬到约翰牧师爷爷家刚刚盖好的房子聚会。大家一直在这个房子聚会,直到十多年以后的文化大革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座房子被没收。
三,家族第三代基督徒:约翰牧师的父亲
约翰牧师的父亲弟兄三个。老大是医生;约翰牧师的父亲排行老二;老三在外地当工人。
在这其中,约翰牧师的父亲是最老实的,对信仰也非常热心。约翰牧师说:“我大伯还有叔叔当时他们都没在家,我爸爸就很老实,老老实实地在家里陪着父母也就是我爷爷奶奶。我爷爷就说这个房子是我们家最好的房子,这个最好的房子给老二吧,就这样房子给了我父亲。我爷爷说这座房子是上帝的家,让我父亲在家好好地守着上帝的家。”
如今的约翰牧师已经五六十岁了,但他却依然记得儿时的一些经历。“我就是从小就成长在这样一个基督徒的家庭当中,从小就耳濡目染地受到很多基督教的影响。现在还能够很清楚地记得父母早上一早就把我从被窝里拽起来,跟他们一起跪着祷告的样子。”
后来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人坚持要没收约翰牧师父亲家最好的房子,就把作为教会的这个房子给没收了。
无家可归的约翰牧师一家
房子被没收了以后,约翰牧师家也没有其他的房子,因此就无家可归了。当时,约翰牧师已经出生。于是,从小开始约翰牧师就开始了没有家也没有房子住的苦日子。
当时约翰牧师的叔叔在外地当工人,没有在老家。因为他常年不在家,老家这里爷爷给他分的房子是最破的房子。说“破”其实都算抬举了,因为这座房子破到连窗户和门都没有,就是两间完完全全的土房。
兄弟三个都是信主的,彼此之间关系都很好。约翰牧师家的房子被没收以后,约翰牧师就跟着父母住在叔叔的破房子里面。
后来叔叔这个房子他也不要了,想要送给约翰牧师的父亲。那个时候约翰牧师已经长大成年了。他就说既然这座房子不要了,那叔叔你就把这个地方奉献给上帝怎么样?用来盖礼拜堂还有培训的地方。原来,叔叔家虽然只有两间房子,但是占的地皮还是挺大的,重新盖房子的话可以盖好几间。
爷爷为主殉道
文化大革命期间,教会不能公开聚会了,但是包括约翰牧师的爷爷、父亲等当地信徒一直在偷偷聚会。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那个时候教会就开始受到逼迫。1967年也就是文革的第二年,约翰牧师的爷爷没有能够挺过去,为主殉道了。
红卫兵批斗约翰牧师的爷爷的时候用浆糊从他头顶上倒下来,然后身上贴上大字报,头顶上再给他戴一个高帽子,拉着这样的约翰牧师的爷爷游街。约翰牧师家附近有一片芦苇荡。那些红卫兵经过芦苇荡的时候就用芦苇杆子裹着小白旗,然后插在爷爷脖子里。
约翰牧师说:“我爷爷当时被红卫兵打得非常厉害,遍体鳞伤的,送到家以后没过几天就死了,算是被打死的。”
受气的一家人
约翰牧师的爷爷为主殉道了,可是活人的生活却还是要继续。
约翰牧师的叔叔因为在外地当工人,没有受到太多的牵连。可是约翰牧师的大伯和父亲两人就没有这么好运了。约翰牧师的爷爷去世了以后,约翰牧师的父亲甚至包括约翰牧师这一代,在村里就很受气。
约翰牧师的父亲是一名医生,医术很好,救过很多人,但是文革期间就连村里的卫生室都不让进。医生这回是干不成了,最后村里就让约翰牧师的父亲去干掏厕所这些又脏又累的活。不止是约翰牧师的父亲,那个时候很多基督徒就专门让他们干这些脏活、累活。
“我大哥他比我大好几岁。我爷爷被批斗的时候,他要用那个排车拉着爷爷去,那个时候他才十几岁。我爷爷被打的时候,他就在一边,但是什么都不能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后来因为这个事情,我大哥不能上学,村里根本不让他上学。现在虽然过去了那么多年,但是一提过去那段历史,他还是非常恼火,非常气愤。”提到自己的哥哥,明显能够感受到约翰牧师非常心疼。
当时的约翰牧师还非常小,“我是最小的,我爷爷死的时候我还很小,对很多事情都没有印象。因为小的缘故,也没有受那么多的迫害,没有觉得跟别的孩子有多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出去玩之前,父母就会跟我说‘你可不能跟人家吵架,就算人家打你,你都不能还手’之类的话。那个时候我就感觉到好像这个信仰对我没什么用,根本比不上人家。我就感觉信仰对咱来说根本没有任何益处。”
四,家族第四代基督徒:约翰牧师
历史的车轮终于缓缓转到了约翰牧师这里。
估计当年任谁都不会想到,曾经觉得信仰没有任何益处的小约翰弟兄有一天居然会成为一名牧师。
觉得信仰对自己没有任何用处的约翰小弟兄是怎么对信仰产生兴趣的呢?
小时候奇怪的牧师梦
在小约翰弟兄八九岁那一年,那时候还是在文革期间。有一次,从外地过来一位黄姓牧师,他是专程过来参加聚会的。那个时候是冬天,黄牧师身上穿着一个大棉袄。到了小约翰家以后,黄牧师解开棉袄,露出了藏在他怀里的一本圣经,原来黄牧师是这样赶过来聚会的。那个时候只有黄牧师敢来,别的传道人都不敢过来。
这一次聚会有二十多个人参加。他们当时就是偷偷摸摸的聚会,还要把窗子全部用报纸都糊上。但是聚会的消息最后还是暴露了,当黄牧师正在讲道的时候,两个民兵就拿枪顶在黄牧师的头上,压着黄牧师就走了。
事情发生的时候,小约翰正在炕上,年龄很小所以没有被带走;弟弟生水痘需要有人照顾,所以小约翰的母亲也没有被带走,其他人都被带走了。被带走以后,就连夜开批斗大会,批斗这些参加聚会的人,尤其是黄牧师被批得很惨。
没成想,当这位黄牧师被带走以后,小约翰心里就突然有了一个意念——长大以后能够当牧师的话,实在是太好了。
多年以后约翰牧师回忆说:“黄牧师被带走了,这个明明是坏事,产生的影响也不好,按说我应该因此不想做牧师才对。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我的心里却觉得做牧师太好了。但是虽然当时我是小孩子,可是也知道做牧师很不容易,这么难、这么苦。所以从理性上来说,我觉得以后我是不可能成为牧师的。我认为对我来说,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直到很多年以后我才明白,原来从黄牧师被抓的时候开始,上帝就已经把做牧师的意念放在了我的心里面。”
十块钱难倒英雄汉
虽然从小上帝就在小约翰的心里种下了一个牧师梦,虽然到小约翰这里已经是第四代基督徒,但是对小约翰来说,真正的信仰并不容易。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好几年的时间里面,小约翰的生活跟当时世上不信仰的人们并没有什么两样。
小约翰很聪明,在学习上也是如此,成绩一直都很优秀。如此一路走来,小学、初中、高中,即便到了高中,小约翰依然是尖子生。
本来如果继续按照这样的道路往前走的话,小约翰考上大学绝对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不出意外的在这里就出了意外。小约翰是1983年高中毕业,结果就从这一年开始,两年制高中换成了三年制。这下子,本来马上就要参加高考的小约翰就不能参加高考了。明明所有的课程都已经上过了,可是小约翰就是不能参加高考——想要参加高考的话就必须要再上一年。
那个时候再上一年拿多少钱?十块钱的学费。放到现在,十块钱真的很少很少。可是放到1983年那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十块钱的学费小约翰家里真的拿不出来。就因为这十块钱,小约翰没有再继续上高三。
开车过程中多次经历上帝的保守
不再继续上学的小约翰去考了驾照,给别人开车。1983年,小约翰高中毕业。1984年,小约翰就开始工作了,他的工作就是开车。
而也正是在开车的时候,小约翰才真正从心里完全接受了基督教信仰。
因着家庭的缘故,小约翰从小就信仰了,但是真正的信仰却是从1985年到1990年这几年才开始的。在这几年当中,小约翰经历了好几次非常危急的情况,都和开车有关。
有一次小约翰开着车,前面要经过一条河,结果正在准备开车过桥的时候,突然遇到了车辆刹车失灵的状况。车子的车头从桥栏杆那里一下子就下去了。下去以后,车头就扎到了河里,然后车后边的后轴就挂在了桥墩上,没有完全掉下去。当时车上有两个人,除了小约翰以外还有一个人跟车。
事后小约翰非常感谢上帝的是,第一河不是很深,如果再深一些的话整辆车都会掉进河里;第二,车上的两个人一点都没有受伤,一滴血都没有流。
类似的事情远不止这一次。
小约翰开过好多年的车,到了后面也干过出租车。要说这么多年来开车生涯最危险的一次,应该就是开出租车的时候曾经遭遇过杀人劫车团伙。那是九十年代初的事情了,当年的时候很多地方的社会安全环境都还非常恶劣,如今几乎已经彻底消失不见的杀人劫车这种恶性行为在当年却屡见不鲜。
有一次小约翰就遇到了其中一个杀人劫车团伙。还好,在对方实施杀人劫车行为之前,小约翰就察觉到了一些异常,顺利逃出生天。
其实,直到这个时候为止,小约翰都还不知道他遇到的究竟是什么人。直到过了一小段时间,他在电视上看到警方破获了一起出租车杀人劫车案。在这起案件中,一辆出租车被抢,一名出租车司机被杀。而犯下这起案件的几个嫌疑人,小约翰则觉得面熟,仔细思想一番后他终于知道为什么面熟了,原来就是前段时间想要坐他车的那几个人。
……
小约翰说,只能说上帝实在太奇妙了。在这样又真又活的上帝面前,小约翰只好把自己谦卑俯伏下来,承认上帝的大能和主权。于是,在生活了二十多年以后,小约翰终于从名义上的基督徒变成了真正的基督徒,上帝则从他的父母和祖辈的上帝变成了他的上帝。
至于小约翰自己,也从曾经的小约翰变成了约翰弟兄,然后又成为了约翰牧师。
而约翰牧师家族横跨一百多年的基督教信仰历史,也在继续延续着。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